周一到北京开会,与客户讨论产业基金的融资问题;周二立马赶回衡水,参加衡水高新区的项目调度会,探讨2025年的招商重点;下周再与政府人员到北京签约新项目……复工复产以来,许文磊的日程是满满的。作为衡水·中关村信息谷创新中心(以下简称“衡水中关村信息谷”)的负责人,许文磊更多承担着北京与衡水对接科学技术创新资源的纽带作用。新的一年,整个团队更是充满干劲,希望能够通过中关村的品牌和资源优势,为当地引入更多科技公司,进一步赋能地方高质量发展。
2月11日,是春节后的第一场项目调度会。衡水中关村信息谷与衡水高新区投资促进、客户服务等多部门共同参加。大家彼此熟悉,没太多寒暄,直奔经济发展的主题。许文磊介绍,大家观点一致,2025年的重点有两项,一是开展产业链招商,二是依托本地现有产业做加法。会前选定的10个重点项目是重点讨论内容,已签约、签约中、在谈……每个项目的进度不同,要解决的问题也不同。许文磊透露,下周就会有新项目签约,我们正在对接细节,争取项目顺利落地。
据了解,衡水中关村信息谷由衡水高新区与中关村信息谷资产管理有限责任公司共建,利用衡水科技谷物理空间,嫁接复制中关村资源和运作模式,打造“类中关村”创新生态,支撑产业集群发展。自开园以来,衡水中关村信息谷已引进40多家科技公司入驻,一批有代表性的科技成果转化项目签约。
衡水中关村信息谷入园企业匡建(衡水)生产车间内,工人正在调试仪表。李如意摄
衡水市区往北5公里,衡水中关村信息谷位于衡水高新区科技谷范围内,复工后这里也变得热闹起来。
扫描、定点、焊接……机械臂精准完成金属板焊接,在位于衡水中关村信息谷的山东兆契智能科技有限公司设备车间,工作人员手持电子显示屏,正在对公司生产的焊接机器人进行性能测试。焊接机器人经过严格测试确保其稳定性很高、操作精准及安全可靠后,便能投入市场,可用于汽车制造、工程机械、电子设备等多个领域。现场工人正月初八就开始上班,上班后订单很多,他们要为客户提供机器人手臂的定制化焊接方案。
另外一家入园企业匡建(衡水)仪器仪表有限公司的生产车间同样繁忙。公司行政人力经理黄洁介绍,公司主要生产压力仪表、液位仪等工业用仪器仪表设备,“春节后,智能化仪器仪表的咨询量、订单量明显增多了,每天都发货。现在租了1000平方米,马上智能仪表生产板块要从南方搬到衡水,还要再租1000平方米办公区。”
匡建公司2024年签约入驻衡水中关村信息谷,整一个完整的过程中,园区运营人员为公司可以提供了许多帮助。黄洁透露,最初招聘困难,园区就带领企业走访周围村镇,发布招聘信息,很快就招来十几位员工。园区还协调解决了新员工、实习生的住宿问题,为企业免去了许多后顾之忧。
“衡水·中关村信息谷通过深层次地融合中关村产业资源与衡水实体经济,推动产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助力衡水产业转型升级。”许文磊表示,2024年通过梳理衡水高新区的主导产业,园区确定了智能感知产业作为招商重点领域,细分为上、中、下游的十多个领域。目前签约落地的40多家企业中,重点培育的企业超过20%。为逐步优化营商环境,衡水·中关村信息谷还推出了一系列企业扶持政策,涵盖了阶梯式租金奖励、财政补贴、住房保障以及入学服务等多个方面。
同时,依托这里建设的京津冀科技成果超市、京津冀共享实验设备云平台、中关村集成服务体系等科创服务平台也逐渐发挥作用。许文磊说:“我们将依托中关村科创资源优势,搭建技术转移和承接平台,提高科技成果区域内转化效率。”
衡水高新区是衡水市承接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的主平台,坚持创新驱动发展,把科学技术创新作为谋求区域经济换道赶超的重要抓手,深入实施“ 中科院+高新区”“中关村+高新区”,积极开辟新赛道,全力打造北方最具吸引力的科技成果试验转化基地。来自京津的“智慧之火”正在为区域高水平质量的发展注入了澎湃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