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科技快速地发展的今天,机器人与人类的关系愈发复杂。在春晚过后,又出现了令人瞩目的新闻:宇树机器人发布了一段视频,展示了其复杂的功夫动作,瞬间吸引了近五万的点赞。人形机器人未曾占领地球,但却开始“奴役”人类,招募普通人来教它们如何工作。那么,究竟是怎样的新职业正在悄然崛起,背后又隐藏着怎样的故事和趋势?
近期,笔者在各大招聘平台上发现了一些新兴岗位的身影,标有“数据采集专员”或“机器人数据采集员”。那些昔日听起来遥不可及的工作,今天似乎触手可及。这个新职业的任务看似简单,最重要的包含操作机器人执行日常生活中的各种动作,如叠衣服、系鞋带以及物品收纳等。 其中,有招聘公司明确说,通过动作捕捉技术,操控机器人完成任务。
这些职位的要求并不高,通常不需要高学历,只要良好的身体条件和控制能力。事实上,笔者潜伏在一个招聘群中时,发现这些工作既有趣又有挑战性,而且还能够接触到前沿的技术。
其中,一种招聘岗位只需要在机器人旁边,用动作捕捉设备执行简单的动作。这其实就是利用“遥操作”技术,允许人在安全环境中控制远程机器人,不仅适合危险环境下的工作,也可以在各种场景中产生巨大效用。针对不同的操作,有身高体重的限制,体现了这种工作对身体条件的要求。
那么,为何需要进行这样的数据采集呢?戴若犁博士,动捕设备提供商诺亦腾的联合发起人,强调了这一趋势的重要性。他指出,过去十年,专为机器人企业定制的动捕设备出货量相比来说较低,然而从2023年开始,这一市场需求迅速上升,订单数量比以往多了几倍。这表明,慢慢的变多的企业意识到,只有通过高质量的数据,才能使机器人更好地理解和执行任务。
过去,机器人主要依赖于专用机械臂完成既定任务,没有真正针对人形机器人进行研究。而现在,随着大语言模型的突破,机器人在理解和规划能力上发生了质变,逐步走向更加智能的方向。但要实现真正的类人动作,尤其是上肢的灵巧性,就需要大量的动作数据来进行训练。
根据戴博士的分析,动作采集的途径可大致分为几种不同的类型。首先是质量最高的真实数据采集,通过遥操作直接记录机器人本体的动作。这种方式要求操作人员的身材与机器人匹配,以确保动作的精确传导。
其次是半合成数据,即人类在虚拟环境中操作机器人,这一方法不仅成本较低,且能减少机器人的使用,加快数据的采集。 还有直接采集人类动作或合成数据,这两种方式虽然理论吸引,但因技术掌握与实际应用的差距,尚未成为主流。
值得一提的是,虽然目前市场对草根数据采集员的需求较大,但人力成本的限制依然是制约这一行业扩展的重要的因素。很多企业在高质量数据的采集上来投资,甚至不惜重金以获得更多的动作数据。
随着科技的进步,这类采集角色是否会像数据标注员一般,迅速形成一批庞大的从业人员?从目前的发展的新趋势来看,产业未来会有大规模的岗位需求。慢慢的变多的企业涌入这一领域,或将催生出数千甚至数万个相关岗位。
或许在不久的将来,我们的工作将不再仅限于传统岗位,新的角色将涌现,比如教机器如何切菜、炒菜。而这一切,都意味着人类正在逐渐适应与机器人共存的时代。因此,这种看似“低门槛”的工作,或许将是未来就业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
结语:最终,尽管机器人尚未完全“接管”人类,但我们开始看到,通过这样的新兴工作岗位,人类将在推动机器人技术进步的过程中,获得新的职场机遇。在个别岗位上月薪5000的收入,可能在未来看似微不足道,但在全力发展科技的浪潮下,新的“老师”们驾驶着机器,走向更广阔的天地。返回搜狐,查看更加多